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
发布时间: 2019-12-05 09:51
茶园的病虫害防治,主要是实施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,同时也进行适宜限量的化学防治。
一、加强农业防治
农业防治是应用栽培技术,定向改变环境条件,使之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,提高对病虫的抗性,而不利于病虫的生存、繁殖,以达到压低病虫种群数量的目的。因此,农业防治是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根本。它贯穿于茶树生长的全过程。
1、选准品种。茶树品种间由于形态结构、生化成分以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,对病虫害的抗性亦不相同,选择抗病虫性强的茶树品种是农业防治的基础。
2、严格检疫。选用无检疫病虫害的苗木,自繁或外地调进的苗木均要严格检疫,防止检疫病虫害进入茶园。
3、科学施肥。每年施足基肥,用少量的化肥作追肥,要注意氮、磷、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,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,减少螨类发生和减轻茶饼病、炭疽病的危害。
4、及时排灌。干旱时及时灌水可调节园内温、湿度,能控制短须螨虫口密度;茶园排渍,对茶长绵蚧、藻斑病、膏药病、白绢病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。
5、合理修剪。修剪不仅可以恢复和增加树势,而且对茎干病虫害如长白蚧和钻蛀性害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,茶园去除徒长枝、内膛枝、拖地枝后,茶园通风透光,可以防止黑刺粉虱等发生。
6、适时采摘。茶树新梢是茶饼病、牙枯病、茶小绿叶蝉、茶橙瘿螨等多种主要病虫活动、危害和繁殖的场所。分批多次采摘既是保证茶叶品质的主要措施,也可直接摘除病虫。
7、诱杀捕杀。冬季摘除茶毛虫越冬卵块、蓑蛾越冬袋(护囊)和各种病叶。茶季抓住害虫发生少、小的阶段,及时组织人工捕捉幼虫,刮除卵块和采用灯光诱杀成虫。
二、实施生物防治
生物防治是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关键,生物防治具有对人畜植物安全、不污染环境,以及效果持久等优点。目前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主要为病毒防治,现介绍茶小卷叶蛾、油桐尺蠖、茶毛虫的病毒防治方法。
1、茶小卷叶蛾。茶小卷叶蛾颗粒体病毒,田间常用量187.5-300mg颗粒体/m2(相当于375-660头老熟病虫尸的含量),对水900Kg,于第一代或第二代幼虫盛孵期作蓬面喷雾,当代幼虫发病率达95%、96%,持效8-9年以上。
2、油桐尺蠖。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,每公顷用30×1011个多角体病毒,兑水1500Kg,于第一代幼虫1-2龄高峰期喷雾,当年幼虫发病率80%,持效3年以上。
3、茶毛虫。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,每公顷用(7.5-15)×1011个多角体病毒,兑水750Kg,于越冬代幼虫2-3龄高峰期对茶从作低位倾向喷雾,当代幼虫发病率80.5%。
由于天敌本身是一种生物,受环境影响较大,繁殖饲养比较复杂,而且与化学防治有一定矛盾。为提高生物防治效果,首先要协调好与化学防治的关系。使用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化学农药品种,减少化学防治次数。改进农药使用技术,如用低容量喷雾代替高容量喷雾,对芽叶害虫如茶小绿叶蝉、茶黄蓟马等进行快速叶面喷雾,对有“发生中心”特点的病虫如螨类、茶尺蠖等进行局部喷洒,以减少对天敌的杀伤,保护天敌资源。第二,改善天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,一般天敌,尤其是真菌和病毒要求在较高的湿度下生长、繁殖、感染昆虫,病毒对阳光很敏感,不宜在高温干旱季节应用。
三、化学防治
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、效果好、使用简便、受环境条件影响小等优点。科学进行化学防治是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手段。但化学农药使用不当,会在茶叶和茶园环境中残留引起人体慢性中毒和污染茶园环境;化学农药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,也杀死了天敌,导致害虫的再度猖獗;单一、长期使用化学农药还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,降低农药防治效果。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化学防治必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。
茶园农药首先必须符合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的原则。再根据茶叶生产特点,病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具体选定。
防治刺吸新梢汁液的害虫如茶小绿叶蝉、蓟马等,应选用具有一定的内吸作用,有较强触杀毒性的药剂,如敌敌畏、乐果等;对取食叶片的害虫如茶毛虫、茶尺蠖类、刺蛾类等,应选用具有胃毒兼触杀毒性的药剂,如拟除虫菊酯类、杀螟松等;对茶园螨类害虫应选用具有较强杀卵作用的杀螨剂;防治粉虱和蚧类害虫要选择触杀性强、而且对蚧壳有强渗透性或腐蚀力的药剂,如马拉硫磷和亚胺硫磷等;防治叶部病害应选用既有保护效果,又有治疗效果的杀菌剂,如75%百菌清、70%甲基托布津等。
一、加强农业防治
农业防治是应用栽培技术,定向改变环境条件,使之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,提高对病虫的抗性,而不利于病虫的生存、繁殖,以达到压低病虫种群数量的目的。因此,农业防治是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根本。它贯穿于茶树生长的全过程。
1、选准品种。茶树品种间由于形态结构、生化成分以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,对病虫害的抗性亦不相同,选择抗病虫性强的茶树品种是农业防治的基础。
2、严格检疫。选用无检疫病虫害的苗木,自繁或外地调进的苗木均要严格检疫,防止检疫病虫害进入茶园。
3、科学施肥。每年施足基肥,用少量的化肥作追肥,要注意氮、磷、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,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,减少螨类发生和减轻茶饼病、炭疽病的危害。
4、及时排灌。干旱时及时灌水可调节园内温、湿度,能控制短须螨虫口密度;茶园排渍,对茶长绵蚧、藻斑病、膏药病、白绢病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。
5、合理修剪。修剪不仅可以恢复和增加树势,而且对茎干病虫害如长白蚧和钻蛀性害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,茶园去除徒长枝、内膛枝、拖地枝后,茶园通风透光,可以防止黑刺粉虱等发生。
6、适时采摘。茶树新梢是茶饼病、牙枯病、茶小绿叶蝉、茶橙瘿螨等多种主要病虫活动、危害和繁殖的场所。分批多次采摘既是保证茶叶品质的主要措施,也可直接摘除病虫。
7、诱杀捕杀。冬季摘除茶毛虫越冬卵块、蓑蛾越冬袋(护囊)和各种病叶。茶季抓住害虫发生少、小的阶段,及时组织人工捕捉幼虫,刮除卵块和采用灯光诱杀成虫。
二、实施生物防治
生物防治是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关键,生物防治具有对人畜植物安全、不污染环境,以及效果持久等优点。目前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主要为病毒防治,现介绍茶小卷叶蛾、油桐尺蠖、茶毛虫的病毒防治方法。
1、茶小卷叶蛾。茶小卷叶蛾颗粒体病毒,田间常用量187.5-300mg颗粒体/m2(相当于375-660头老熟病虫尸的含量),对水900Kg,于第一代或第二代幼虫盛孵期作蓬面喷雾,当代幼虫发病率达95%、96%,持效8-9年以上。
2、油桐尺蠖。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,每公顷用30×1011个多角体病毒,兑水1500Kg,于第一代幼虫1-2龄高峰期喷雾,当年幼虫发病率80%,持效3年以上。
3、茶毛虫。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,每公顷用(7.5-15)×1011个多角体病毒,兑水750Kg,于越冬代幼虫2-3龄高峰期对茶从作低位倾向喷雾,当代幼虫发病率80.5%。
由于天敌本身是一种生物,受环境影响较大,繁殖饲养比较复杂,而且与化学防治有一定矛盾。为提高生物防治效果,首先要协调好与化学防治的关系。使用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化学农药品种,减少化学防治次数。改进农药使用技术,如用低容量喷雾代替高容量喷雾,对芽叶害虫如茶小绿叶蝉、茶黄蓟马等进行快速叶面喷雾,对有“发生中心”特点的病虫如螨类、茶尺蠖等进行局部喷洒,以减少对天敌的杀伤,保护天敌资源。第二,改善天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,一般天敌,尤其是真菌和病毒要求在较高的湿度下生长、繁殖、感染昆虫,病毒对阳光很敏感,不宜在高温干旱季节应用。
三、化学防治
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、效果好、使用简便、受环境条件影响小等优点。科学进行化学防治是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手段。但化学农药使用不当,会在茶叶和茶园环境中残留引起人体慢性中毒和污染茶园环境;化学农药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,也杀死了天敌,导致害虫的再度猖獗;单一、长期使用化学农药还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,降低农药防治效果。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化学防治必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。
茶园农药首先必须符合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的原则。再根据茶叶生产特点,病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具体选定。
防治刺吸新梢汁液的害虫如茶小绿叶蝉、蓟马等,应选用具有一定的内吸作用,有较强触杀毒性的药剂,如敌敌畏、乐果等;对取食叶片的害虫如茶毛虫、茶尺蠖类、刺蛾类等,应选用具有胃毒兼触杀毒性的药剂,如拟除虫菊酯类、杀螟松等;对茶园螨类害虫应选用具有较强杀卵作用的杀螨剂;防治粉虱和蚧类害虫要选择触杀性强、而且对蚧壳有强渗透性或腐蚀力的药剂,如马拉硫磷和亚胺硫磷等;防治叶部病害应选用既有保护效果,又有治疗效果的杀菌剂,如75%百菌清、70%甲基托布津等。
上一条:无公害金银花的采收加工
下一条:我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取得进展
推荐资讯
赞助商广告位